「無法自拔地喜歡你」
我的前輩記者是這樣形容髙萩洋次郎的比賽表現的。
雖然性格如此容易膩,但他的表現卻讓人看不膩。
為什麼呢?或許是因為他的生活態度本身就體現在他的比賽中。
沒有正確答案的永恆追逐。
比任何人都更感到有趣。
不知從何時開始,愛上了足球,也讓別人愛上了它。
髙萩洋次郎正處於那個迴圈的正中央,現在也是,未來亦然。
為了某人而思考

『勿問喪鐘為誰而鳴
喪鐘為你而鳴』
英格蘭詩人約翰·鄧恩的詩句「沒有人是孤島」開頭的這首詩,被歐內斯特·海明威用作長篇小說《為誰而鳴》的序言。
2011年3月11日,日本列島遭受東日本大震災襲擊。對東北地區造成巨大損害,這場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他位於福島縣磐城市的老家。父母平安無事,但最愛的祖母至今仍下落不明。
震災剛發生時,我心中閃過「這樣繼續踢足球真的可以嗎」的念頭。即便如此,家人和朋友們鼓勵我「希望你能用足球帶來勇氣」,讓我有所改變。
隔年12年賽季中,他攻入4球並助攻12次,球隊累積勝利與積分。11月24日,廣島首次決定年度冠軍,在歡騰的廣島大拱門球場場上,有一位高萩獨自雙手合十祈禱的身影。
「震災之後,無法踢足球,家人也發生了許多事情。第一次想為了某個人而踢球。這樣一想,就不能隨便對待。直到那時為止,我只覺得自己好就好。執著於自己的表現和風格。震災發生後,開始想為家人留下好成績,為福島帶來好消息,也開始用言語表達這些想法。我想從那時起,自己也逐漸改變了。」
在持續變化的足球人生中,獲得了不變的心願。這是個彼此相視的時間不如盯著裝置的時間還長的時代。即便如此,仍會懷念某人,有時會造訪某地凝視對方的雙眼,並在各種場合傳達心意。隨著這樣的心境變化,作為足球選手也逐漸成長。於2012年賽季首次獲得J1最佳陣容獎,隔年成為福島縣出身首位日本代表選手。
拓展視野的海外挑戰

15年1月,高萩決定轉會海外。完全轉會至澳洲A聯賽的西悉尼流浪者隊,半年後則尋求在韓國K聯賽的FC首爾發揮實力。
「各種時機也重疊了。包含廣島隊的狀況和合約內容,我下定了決心。待的時間很長,環境也非常舒適。當時沒這麼想,但如果再待下去,可能就只能成為那樣的選手了。我本來就想去海外,也感覺有些倦怠,覺得換個環境可能比較好。而且,每次換環境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。」
在語言不通、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。在那裡有了新的發現。「為了某個人」的想法,在這裡也派上了用場。
「(澳洲的)足球感覺與以往不同。比賽風格和節奏因國家聯賽而異。我認為吸收了J聯賽所沒有的部分。在韓國的經驗也很重要。環境改變後,我意識到光靠喜歡的打法和擅長的技巧是不夠的。為了適應環境,必須符合當地的常識。包括震災和轉會在內,思考方式也隨之改變。意識到必須為球隊負責,這點非常重要。」
直到那時一直是攻擊型球員的髙萩,在韓國將位置往後移了一格。作為防守中場,他運用廣闊的視野,憑藉無私的防守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加入FC首爾的第一年,他成為韓國足協盃冠軍的推手,隔年賽季更作為穩固的指揮塔,為聯賽冠軍做出貢獻。
從第17個賽季開始,選擇作為日本凱旋的地點,完全轉移到東京。那是為了細細品味第四次的滋味。一直專注於足球,體驗過最高的瞬間。廣島首次奪冠的那一刻,至今仍記憶猶新。
「沒想到長大了還會這麼開心,實在太高興了。長大後應該不會再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吧。」
因為感受到能在名為東京的新地方體驗到那種「可能性」。然而,預期落空。那一年,與髙萩一同接連獲得了日本代表級的選手,但結果卻以第13名的成績低迷收場。
偶爾的獎勵

當被問及與本賽季爭奪冠軍的不同之處時,他說:「現在對球隊的作法和戰鬥方式充滿自信」,並稍作停頓。下定決心後,他繼續說道。
「選手不再無謂地對球隊指手畫腳。無論是什麼監督、什麼教練、什麼風格。我想這就是『首先要閉嘴好好做』的意思。剛轉隊過來時,我覺得『(選手們)都在說自己想說的話』。我在廣島也經歷過J2降級。那時候我年輕,沒有上場比賽,心裡會想為什麼不能上場,如果被使用了我會想怎麼做,這些都是我自作主張的想法。現在回想起來,三年前來到東京時,還有那次降到J2的時候,氣氛都很相似。強隊的排名總是在一定範圍內。(廣島奪冠時)是從J2升上來的球隊,排名穩定沒有太大波動。我認為如果球隊能成為那樣的隊伍,持續待在那個位置,就能在狀態好的時候奪冠。每年都在AFC冠軍聯賽(ACL)參賽圈內,就能更接近冠軍。」
作為擁有豐富冠軍經驗的選手,直接問了「東京有可能奪冠嗎?」接著,得到了典型的回答。
「無法用言語形容。即使說出宏大的目標,現實卻不同。只要心中懷抱著想要奪冠的想法就好。不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。我認為渴望奪冠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。有人說因為我有奪冠經驗,但那並不重要。」
追根究底的原因,果然還是「為了某個人」這件事。
「即使抱著那種想法踢足球,也無法奪冠。即使有過奪冠經驗,也不代表能靠一個人帶領球隊奪冠。我一句話不可能讓球隊在比賽中改變。輸的時候就是輸,贏的時候就是贏。我不顯眼的時候反而比較容易贏吧?不能依賴別人。我會依賴自己做不到的事(笑)。不過能做的事我都會盡力去做。不能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。(因為是團隊)能做的事就拜託隊友。如果能用自己能做的事幫助球隊,那就為了球隊去做。我不是那種愛出風頭的類型,我出風頭也沒什麼好處。既然上場比賽,就會被期待進球。但除了進球之外,我會做能做的事,進球就像是額外的獎勵,就像格力高巧克力的獎品一樣。有時候會有意外的獎勵吧(笑)」
不是“は”,而是“に”

今年9月,作為復興支援活動的一環,與東京的隊友們一同訪問了福島縣雙葉郡富岡町。與孩子們互動,並與選手們一同視察了當地的現狀。震災前約有15,000人居住的人口,現在約為1,000人。禁止返家的區域周圍,至今仍被圍欄所包圍著。
「我開始為了某個人而努力,是從那次震災開始的。從那一天起,我覺得必須對自己的言語負責。因此,我不想隨便說什麼能奪冠之類的話。我想透過眼前的每一場勝利,傳達為了某個人、為了受災的家人以及福島的人們而努力的身影。」
在東京,他背負著8號球衣。擊敗它,看起來像是莫比烏斯環。永無止境的追逐遊戲至今仍在繼續。
「ACL? 想去看看呢。或許不會很簡單,也可能不會順利。但那正是很好的經驗。此外,我認為這也能應用到聯賽中。真的非常期待呢。」
今年已經33歲了,但對足球的熱情一點也沒有改變。看到他的比賽照片,大家一定會感到驚訝。離開球場後,那麼優雅的他,在每張照片中都以非常專注的表情追逐著球。現在依然如故,無論何時都全力以赴。
如果說有什麼改變,那就是在為了「自己的足球」而保留的心靈空白中,加入了「為了某人」的心情。他說「不想浪費」。但是,他一定也不想浪費那些懷抱著「為了球隊、為了某人」同樣心情而努力的選手們。照片中映出的身影,比什麼都更能說明這一點。
鐘聲為誰而鳴,無需追問——。髙萩洋次郎總是為了某人敲響鐘聲,帶著祈禱之心。
◇FC東京選手會 復興支援活動的情況請見此處
【INSIDE F.C.TOKYO】FC東京選手會 復興支援活動〜加油福島!富岡不會輸!〜
◇髙萩洋次郎(たかはぎ・ようじろう)個人資料

文字:Kohei Baba
照片:Kenichi Arai,Masahito Sasaki